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上线稍有些晚,给大伙道个歉。
花这么多时间,主要是因为我去了趟五台山的寺院建筑群采风取材去了,那边的寺庙有众多中式纹饰图案,以及较早的山纹甲胄天王像。有这些现实雕塑、古建文物做展示,相信观感一定会提升许多,也算是弥补了我黑神话当时没能跑去“线下考古”的遗憾。
另外一方面是本篇文章中所涉及文献参考的皆出自古籍并有当页配图,有故宫博物馆的影印件,也有出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东京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件。毕竟这次皮肤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多,引用货真价实的古籍我想这是做科普、解析的重要一环。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论据有确凿出处,这也是为守望社区起到些许正面作用,至少能让社区里的一些谣传、和错误科普无处遁形。
[神兽皮肤]-雾子·白泽/设计师: Yiming Liu
原画图
设计师的Artstation和微博ID
起源:
说到最早的妖兽精怪专门记载,大伙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我猜十有八九都是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的《山海经》,里面记载着上古地理、历史、动物、植物、医学、宗教等内容。大家听闻最多的应该是书里记载的无数奇珍异兽,放到今天来看《山海经》仿佛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明万历二十八年闽格古斋刊本《山海经》,藏于东京图书馆
既然是奇书,那相应的也自然会有相关的奇闻,在网上流传着一个谣言,说《山海经》中有一个叛徒,因为知道所有鬼神的秘密,并将其告密给了人类,所以最后将它逐出了《山海经》,而这个叛徒就是“白泽”。
说起这则谣言也是好笑,神鬼们有那么大的能耐,既然有叛徒告密你们不上去干一架,反倒是像小孩似的幼稚地排挤别人,真把神鬼当傻子了哈?话又说回来,那《山海经》中到底有没有白泽呢?
一种说法是《山海经》中之所以看不到白泽,可能是因为与白泽相关记录最早是出自古本《山海经》,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版。例如清代的《御定渊鉴类函》中关于白泽的记载就引自古本(秦汉)《山海经》,原文载:
“东望山有兽名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
意为:东望山住着一只会说话的神兽,名为白泽。如果君王贤明有德行,圣明的光辉能照亮世间每个角落,白泽就会现身。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三二
当然,这个说法学界内也有不少人质疑的,他们认为该内容并非引用古本的《山海经》,而是借鉴自明朝胡文焕版本的《山海经图》,内容可以说一模一样。
《新刻山海经图》
抛开这些学界争论,汉代的《瑞应图》应该是白泽最早的出处,后世人们在文献记载中可能间接地借鉴、扩展了白泽的传说,比如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极言》写道“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意思就是想要弄清楚鬼神怪异之事,就得牢牢记住白泽说的那些话。
所以白泽到底说了些什么东西?南梁朝的《宋书·符瑞》、唐朝的《开元占经》卷一一六、还有北宋的《云笈七签》卷一百还有《册府元龟》卷二十二,都记载了相似的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传说黄帝巡狩,在海滨遇到了一只异兽,它不仅会说话,还向黄帝详细介绍了天下鬼神之事,并将自古以来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千万种妖怪的信息都告诉给了黄帝,甚至还包括消灭它们的方法。因此,黄帝命人将这些妖怪、内容绘成图册,以示天下,最后亲自写文章祭祀它们。”
《宋书》卷二十九
《开元占经》卷一一六
《云笈七签》卷一百
《册府元龟》卷二十二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中提到的“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古人认为“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二十星,地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即星与物各有所主”(阳爻192*36+阴爻192*24=11520),以此代表万物。再结合前面出自《周易·系辞》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可以说白泽早就与玄学、数术产生了联系。
《周易》卷二十二
而文中那本黄帝命人绘制的图册,相传它就是《白泽精怪图》(白泽图),目前现存的残卷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或许是将白泽所说退治妖怪的方法都记录成册,所以《白泽图》在后来也有了一层“辟邪”的功效,《抱朴子·登涉》记载:
“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思三部将军者,鬼不敢近人也。其次则论《百鬼录》,知天下鬼之名字,及《白泽图》、《九鼎记》,则众鬼自却。”
《白泽精怪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抱朴子·登涉》
在此之后,白泽身上的“辟邪”属性变得更强,传说古代有一种以白泽为造型的“白泽瓷枕”,对古人来说这款枕头的主要用途就是驱邪避魅,《旧唐书》卷三十七亦有记载:
“韦庶人妹七姨,嫁将军冯太和,权倾人主,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
《旧唐书》.明叶石君校本
以上种种案例都标明,白泽的“辟邪”特性是由民间文化与道教观念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形象:
我前一篇文章介绍过禅雅塔貔貅皮肤的形象考证,再往前我还写过中国龙与亚种日本龙形象的发展演化,这些神兽、瑞兽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由多种动物元素融合到一起的,所以关于它们的本体之争,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假设学说。
笔者写的日本龙文化研究
白泽也是如此,关于它的原型最出名的主要有“龙”、“狮”、“虎”与“牛”这四大假说,甚至它们还会一同出现。
这点在“白泽旗”上有明显体现,据《三才图会》记载,宋制的白泽旗还多以双角的龙首为主,到了元朝则变成了虎首。明朝虽称采用的宋制,但是“虎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而狮子与牛则是特征元素比较多,比如狮子的鬃毛,牛的偶蹄,在白泽的相关图画上都能找到,起的是次要作用。
说到白泽的形象还有一件趣事,起初白泽的传说传入日本后,形象差异并不大,日本还是仿照着《三才图会》中白泽的形象来画的,比如这本《和汉三才图会》中收录的白泽形象。
《和汉三才图会》
可是后来日本的白泽画像开始慢慢变味,常见形象开始变成头顶宝珠,六角(头上两只,身上四只)、九眼(额头多出一只眼,身上两侧各多出三只眼)的造型。比如日本江户时代画家福原五岳(ふくはら ごがく)所绘的《白泽避怪图》(白沢避怪図),还有笔者手中的日本江户时代画家鳥山石燕(とりやま せきえん)所绘的《百鬼夜行》中的白泽图,上述这些特点尤为明显。
福原五岳, 白沢避怪図
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
所以大家如果看到长有九眼、六角、头顶宝珠的白泽造型,不用怀疑,它就是日本那边“神佛习合”后,根据佛教信仰重新二创的形象。
设计:
聊完了白泽的起源与历史造型,下面咱们来聊聊本次雾子白泽皮肤设计。
水元素:
守望设计师在设计神兽系列的时候,将金木水火土五行分给了五大神兽。白泽皮肤被分到了“水”元素,最明显的是雾子胸口处蓝色的水字,还有它的裙摆、武器上也随处可见浪花纹。为什么设计师会将白泽与“水”挂钩呢?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传说黄帝找到白泽的地点是东方滨海附近,因此带有一定水属性。
二是白泽身上的龙元素延伸出的辟邪攘夷功效,与水在祭祀和驱邪仪式中的功能相同。相传在古代祭祀中有种名为“五龍祭”的祈雨、祈福、驱邪的仪式。而本次白泽造型设计师选用的是前面提到过的龙首形象,头上有明显的龙角,因此我猜这才将白泽与水联系到了一起。
龙角
形象:
前面我们提到白泽的头部龙角采用了历史中的龙首造型,但守望的设计细节并不仅限于此,设计师还将文献里宋制白泽旗里的绿鬃,与牛的偶蹄也都进行了还原。
绿鬃被设计成了肩甲周围的鬃毛,而偶蹄则是用雾子的高跟鞋上的蓝色装饰巧妙地还原了它的造型。
武器&符咒:
武器则是将雾子的苦无飞镖改成了我国的环首铜匕,环首匕首相较于还首刀和环首剑没那么常见,况且环首剑的造型已经被雷火拿去给了雾子另一款皮肤——广目天王,我猜因此匕首武器才花落白泽手里。
符咒纹饰:
符咒上的浪花纹前面讲过了,水到渠成这个成语也符合白泽瑞兽的身份,毛笔字虽然弥补了一些ow皮肤设计中的空白,不过也没太多好讲的。那么现在,我们的设计解读就仅剩下毛笔字下方的图案,它又是什么呢?
该图案属于文字纹,这种纹饰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当时的文字纹多是一长串内容,“记录”是它的主要功能,装饰性则被放在后位。后面到了汉晋时期,虽然逐渐能在瓦当和服饰上见到文字纹,但这一时期的文字纹多使用在装饰图案的间隙之中,起的是填充作用,依旧是次要职能。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文字纹出现的频率变得越来越高,并被广泛用到年画、剪纸、青铜器、金银器、建筑装饰、家具、壁画、瓷器、服装装饰当中。下图就是笔者近期专程去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的五爷庙、菩萨顶搜集素材时所拍,文字纹装饰出现在了建筑的椽头之上。
文字纹主要的寓意被最多使用的还是以吉祥文化为主的纹样,比如福、寿、喜之类的字。这些文字之所以与“吉祥”这个概念绑定,是因为《尚书·洪范》首次提倡的“五福”之说,在后世民间的不断传播中被逐渐异化成为了“福禄寿喜财”,这才与“吉祥”强绑定在一起。
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福、禄、寿、喜、财
所以符咒上的纹样究竟是哪款文字纹呢?某位UP主说它是“双喜纹”,这完全是错的离谱。别看人们把“福禄寿喜财”经常绑在一起,实际上它们的造型相差甚远,现在网上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楚这五种文字纹,甚至在科普中都会把他们搞混,经常会把一些寿字纹归类成“禄字纹”和“财字纹”。我认为,关于这些纹饰的分辨以及称呼,还是要以文保、考古工作者为准。
并不完全对
喜字纹、囍字纹
先来说那位UP主所提到的双喜纹,它的学名其实就叫喜字纹,在这种纹样下还有“禧”、“囍”两种变体。前者常与其他字一同搭配使用,例如“年禧”、“恭贺新禧”,而后者“囍”与本体“喜”因为字形对称的原因,往往可以单独作为一种设计符号来使用,因此衍生出了“囍字纹”、“圆喜纹”等图案。
圆喜纹
既然双喜纹的传言证伪了,那也该揭晓正确答案了,答案就是——寿字纹。
寿字纹,意为寿命、年岁长久,是古人对长寿、安康的一种向往。古人为体现这种追求,常常将它附着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上,比如绣在衣服上,画在瓷器上,雕刻在家具、建筑上等等,因此寿字纹可以说是文字纹中最常见的符号。
它是根据繁体“壽”字造型为基础,对其笔画的增减,最后艺术化、对称化、符号化所形成的几何吉祥纹饰。寿字纹的变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长方形的寿字纹,通常简称为长寿纹(或方寿纹),是古人借助寿字长条的形象来表示生命的长久。
长寿纹/方寿纹
第二种叫做团寿纹,又称圆寿纹。之所以古人将“壽”字的字型改为圆形,整个寿字被团在一个圆圈之中,是因为古人认为只有家庭团圆,和睦相处,人才会长寿延年,所以寿字的笔画被艺术化为复杂的、对称的长条,而这些长条在圆圈中环绕不断,寓意着生命的绵延不绝。
团寿纹
团寿纹演变图
雾字符咒的图案正是这种团寿纹, 与团寿纹演变图的符号完全对的上。团寿纹你别看数量非常多,但是它们造型基本上都大同小异,以后大家见到类似的图案,只要说它是寿字纹可以说90%准没错。我们现在再反过来当初所谓的“双喜纹”说法,是不是很好笑?我举个例子,喜字纹常用于订婚、完婚的场所,而寿字纹现在常出现在寿服上面,如果把它们搞混那岂不就是红事变白事,合着办的是冥婚是吧?
第三种名为花寿纹,这种纹饰更加复杂、华丽,主要是在团寿纹的四周搭配植物图案(如花卉、卷草纹)、自然图案(如水波纹、云纹、雷文)或动物图案(如蝙蝠、龙纹),以来体现大气与华贵。花寿纹常见于瓷器、服饰上。
花寿纹
结尾:
以上就是本次雾子白泽皮肤设计解析,收集古籍文献不易,希望大家可以给个点赞、评论、关注,也可以顺手关注我的B站账号:锁码,感谢大家的支持。
另外,四大天王皮肤雷火自己已经发布了解读,但是在内容上其实有错误的,所以我来做一点小小的补充以及勘误。
铠甲(扩充科普):
四大天王皮肤的铠甲主要采用了山文甲元素设计,山文甲出自《唐六典》卷十六,原文为:
“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乌锤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唐六典》卷十六
别看文献里跟报菜名似得说了一长串甲胄名,不知所云,其实山文甲对大众来说其实蛮眼熟的。这是因为在许多古画、雕像中都能看到山文甲的元素,比如山西省五台山南禅寺天王彩塑的甲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局部士兵铠甲,就算上面你都没见过,你至少也在《黑神话:悟空》中见到过它。
可是,实际上现实中的“山文甲”还未有过任何实物的出土记录,仅存在过去的文献、画卷和雕塑上。因此,直至今日山文甲的构造一直还在争论不休。
符咒(勘误):
雷火在介绍雾子广目天王的设计思路时,有提到广目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这并没有错,问题是出在后文讲解符咒的那部分。要知道佛教压根就没有符咒这套东西,更别提道教那套符咒颜色制式和符咒上的法印造型了。
道教符咒颜色
道教部分法印
另外,符咒是中国特有的产物,雾子之所以用符也是阿倍仲麻吕学会泰山府君祭后,将其改造传给后人,比如他的孙子安倍晴明,后来才有了神道教阴阳师的符咒一说。
神道教符咒
佛教这种外来宗教与符咒唯一沾边的也是后来民间的教派——普庵派(普庵法脉),不过那也是融合法教、道教的产物,和佛教本身关联不大。因此,雷火在广目天王这里强调祂使用的是符咒,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普庵派符咒
文献参考:
[1].孙文起.《白泽图》与古小说志怪渊源[A].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0):75-78.
[2].仝朝晖.明代白泽图观念与真武大帝信仰——鄠邑渼陂湖畔的白泽古石雕考释[J].美术大观,2024,108-113.
[3].夏凤连.中国传统吉祥文字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12,09.
[4].栾钧钰,杨洁.中国古代服饰文字纹的变化规律及研究综述[A]. 服装设计师,2023,09(016):94-99.
[5].熊澤美弓.白澤避怪図を広める人々山岳信仰と白澤避怪図[J].愛知県立大学文字文化財研究所,2017,47-65.
[6].周西波.《白泽图》研究[J].中国俗文化研究,2003(0):166-175.
[7].杨明璋.《十吉祥》与《佛说阿弥托经》讲经文[J].敦煌学辑刊,2018,3:149-159.
[8].何凌霞.“白泽”考论[J].云梦学刊,2013,34(06):50-53.
[9].佐佐木聪.法藏《白泽精恠图》(P.2682)考[J].敦煌研究,2012,133(03),73-81.
[10].李威.“九老仙都君印”铃印织物考释[A].东南文化,2017,260(06),86-90.
书籍参考:
[1].栾保群.中国神怪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2].张云.《中国妖怪故事》[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03.
[3].鸟山石燕,苏阿亮.《中国妖怪事典》[M].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7:170.
[4].鸟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遗[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53.
[5].回顾.中国古代美术经典图式·纹样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6].陆晔,陆原.中国纹样图典·中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
[7].吴山.中国纹样全集 宋·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8].黄清穗.中国经典纹样图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9].皇甫江.中国刀剑[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
[10].彭鹏.刀兵相见:近五百年中国战场轻兵器[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11].刘晓明.中国符咒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12].陈永正.中国方术大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13].任宗权.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古籍参考:
[1]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释文.南宋建安巾箱八行本.尚书注疏.关西大学藏.
[2] .晋.郭璞注.明万历二十八年闽格古斋刊本.山海经.
[3] .东晋.葛洪撰.清朱记荣校.清嘉庆时期刊.抱朴子.内外附篇.
[4] .唐.敦煌石窟.白泽精怪图.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藏.
[5] .唐.敦煌藏经洞彩色白泽画像.大英博物馆藏.
[6] .唐.玄宗撰.唐六典.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7] .后晋.刘昫撰.明叶石君校.旧唐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8] .宋.王钦若撰.明文翔凤校.明黄国琦疏.明崇祯十五年刊本.冊府元龜.
[9] .北宋.张君房辑.明万历时期张萱清真馆订刊本.云笈七签.
[10] .明.胡文焕刻.格致丛书刊本.新刻山海经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1] .明.韩邦奇撰.1521年.洪范图解.
[12] .明.璩昆玉纂.明沈际飞增删.明崇祯天禄阁藏板刊本.古今类书纂要.国家图书馆藏.
[13] .明.出警入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4] .明.胡广.等奉敕撰.明永乐十三年内府刊本.周易传义大全.
[15] .清.张英.等奉敕撰.清康熙四十九年序刊本.渊鉴类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
[16] .江戸時代.福原五岳.白沢避怪図.大英博物馆藏.
[17] .江戸時代.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江戸東京博物館藏.
[17].江戸時代.寺島良安.倭漢三才図会.国立公文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