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选取率:数值越大,说明该英雄本赛季选取率相对于前几赛季选取率有更大提高
tank:


damage:


support:


人类很快就会更频繁重新登上月球,这意味着我们在那里需要有休息、研究和工作的地方,就地取材建造和维护居住地将非常困难,但细菌可以通过帮助修复由月球土壤制成的破裂砖块来提供帮助。
这就是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研究所 (IISc) 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 Sporosarcina pasteurii 的土壤细菌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这项技术可能有助于在未来几年延长月球上建造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谈谈前瞻性思维。
这是在2020 年的一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 IISC 的科学家使用钙基月球土壤模拟物、尿素、前文提到的 S. pasteurii 和瓜尔豆制作了“太空砖”。当时的想法是找到在月球上建造建筑物的可持续且廉价的方法。
由月球土壤模拟物、尿素、巴氏链球菌和瓜尔豆制成的“太空砖” Divakar Badal / 印度理工学院
他们还将这种土壤模拟物与聚合物的混合物加热到高温,这一过程称为烧结,以制造出更坚固但易碎的砖块。这使得它们适合在月球上建造建筑物,但它们可能会在极端的月球温度(从 250 到 -207 °F(121 到 -131 °C))和太阳风下破裂。
在上周发表于《前沿》杂志的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在烧结砖上制造了缺陷,并将 S. pasteurii、瓜尔胶和月球土壤模拟物的浆液倒入其中。浆液渗入裂缝中,细菌产生的碳酸钙将裂缝填满。细菌还产生了生物聚合物,将土壤颗粒与残留的砖结构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几乎和新的一样好。
太空砖上人为产生的裂缝被细菌的碳酸钙填充(白色斑点以蓝色突出显示)
几年后,这可能会派上用场。NASA的阿尔忒弥斯四号任务计划于 2028 年 9 月进行,届时四名宇航员将乘坐猎户座飞船登陆月球,进入有史以来第一个月球空间站 Gateway。从那里,他们将进行月球行走和实验。随后计划在 2030 年代建造阿尔忒弥斯大本营的基础地面栖息地。
美国宇航局的阿尔特弥斯计划将使人类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栖息地
在此之前,研究团队打算将巴氏酵母菌样本送入太空,并在微重力条件下测试其生长和碳酸钙的生成情况。
Pulsar Fusion 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先进推进技术公司,该公司上个月推出了“太阳鸟”火箭概念,这是一种基于核聚变的火箭。“太阳鸟”火箭旨在通过大幅缩短星际旅行时间来彻底改变太空旅行。
Sunbird 的动力来自双直接聚变驱动器 (DDFD),这是一种紧凑型核聚变发动机,旨在为航天器提供推力和电力。DDFD 通过聚变氦-3 和氘来运行,这两种同位素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时会释放能量。与将能量转化为电能然后推进的传统聚变反应堆不同,DDFD 直接使用聚变过程中产生的带电粒子进行推进。这种方法有望通过消除能源链中的中间件,使系统更高效,并能够提供更高的推力。
Sunbird 的关键技术规格之一是其高比冲,范围在 10000 到 15000 秒之间。比冲是衡量火箭使用推进剂效率的指标,这些数据表明 Sunbird 可以以最小的燃料消耗完成长时间飞行任务。该发动机还设计为产生高达 2 兆瓦 (MW) 的电力,可用于在任务期间支持机载系统或科学仪器。
Sunbird 火箭的能力令人瞩目。Pulsar Fusion 公司声称,该火箭可以在短短四年内将重约 1000 公斤或 2200 磅的航天器推进至冥王星。相比之下,这大约相当于 12 名美国普通体型男性的飞行时间,而目前的化学推进系统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同样的旅程。
该公司还表示,太阳鸟可以将前往火星的旅行时间缩短一半,这使其成为未来行星际任务的潜在变革技术。
然而,该项目并非没有挑战。以可控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核聚变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虽然太空提供了比地球更有利于核聚变的条件,例如低重力和真空环境,但工程障碍仍然很大。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是氦-3的来源,氦-3是一种稀有同位素,在地球上不易获得。虽然可以从月球风化层或其他地外来源中提取氦-3,但获取足够数量以供大规模使用所涉及的物流和成本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太阳鸟号还引发了有关安全和监管监督的问题。核推进系统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无论是在发射期间还是在太空中。此外,管理太空核技术使用的国际法规仍在不断发展,此类系统的部署可能会面临法律和外交障碍。
Pulsar Fusion计划于 2025 年对 Sunbird 的核心技术进行静态测试,并于 2027 年进行在轨演示。这些里程碑对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至关重要,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提起网页游戏,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浮夸的大翅膀装扮?是闪瞎钛合金狗眼的特效?是开局一条狗刀刀 999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网页游戏这四个大字,已经和 “ 过时 ” 画上等号了。这不是单纯的身边统计学,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表的《 2024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就指出了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35% ,已是连续第九年下滑。
海外情况也差不多,前几年的时候,也有 “ 网页游戏已死 ” 的观点。
但我要是说,网页游戏在去年,突然又火起来了呢?
你没看错,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最开始也以为是某个洋葱新闻的观点,最后发现,给出这个结论的,是 GDC 官方。
也许大伙对 GDC 不太熟悉,这么说吧,它的中文名是游戏开发者大会,被誉为 “ 全球游戏技术风向标 ” ,是全球游戏行业最具权威及影响力、也是最大规模的行业峰会。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游戏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你就应该关注 GDC 。
现在正在举办中的 GDC ,在几个月前对游戏开发社区发起了一项调查,收到了来自六大洲 86 个国家 / 地区的 3500 份回复。
报告的第 20 页左下角的一小段,提到了 16% 的开发者表示他们正在开发网页游戏,这也是近十年来,游戏工作室们对网页游戏最感兴趣的一次。
要想知道是什么让网页游戏迎来了文艺复兴,得从一个问题开始说起——什么是网页游戏。
顾名思义,网页游戏就是基于网页的电子游戏,一般不用下载客户端,电脑能联网就行。
现在我们经常把贪玩蓝月这种游戏称作网页游戏,实际上,像是大伙小时候玩的 4399 小游戏,也是网页游戏。
网页游戏最初看起来类似于 MUD 游戏,主要通过文字来表现游戏内容。我们之前聊过至今仍在运营的中国第一款网游《 侠客行 》,就是 MUD 游戏。
比如最早一批的网页游戏《 地球 2025 》,玩家可以扮演一个国家来发展经济,并组建自己的部落( 游戏公会 )和其他玩家的部落进行战斗。
网页游戏是咋兴起的呢,这就要提到一款你我都熟知的软件,没错,它就是 Flash 。
对于游戏开发而言, Flash 有几个优点,一是入门简单,不至于像其他软件那样从入门学到入土,很多 Flash 游戏都是个人或者几个朋友就做出来的。
二是 Adobe 收购 Flash 后,推出了不少帮助游戏开发的技术,例如 Adobe Scout 、 CrossBridge 等,开发者做起网页游戏来更省事了。
对普通玩家来说,你不用去买游戏实体光盘或者满世界找下载链接,不用担心不小心安装上病毒,也不用因为配置不够,去电脑城淘硬件然后被宰猪。
你只需要找一个大一点的网页游戏网站,然后就有成百上千个打开就能玩的网页游戏供你挑选。
从这时候开始,做游戏和玩游戏都成了一件低门槛的事,网页游戏不热才有鬼了。
不过咱们已经知道, Flash 与网页游戏虽然鼎盛一时,可是在 2010 年左右就逐渐没落了,这又是为啥呢?
从内部来看,网页游戏有不少硬伤,尤其是 Flash ,它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
赛门铁克的安全威胁报告曾经指出, Flash Player 中的远程代码执行是黑客攻击次数第二多的漏洞。
另外,在快速更迭的软硬件面前, Flash 已经摸到天花板了,它没法榨干家用机的性能,大伙不想再玩火柴人了。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手游行业刚刚迎来大爆炸的时候,当时智能手机行业的绝对霸主 iPhone ,就对 Flash 很不看好。
2010 年 4 月,苹果 CEO 乔布斯发表公开信,解释为啥不允许 iOS 上运行 Flash 。
他列出了 Flash 六大罪,分别是网络标准不够开放、视频格式不够好、安全性可靠性都一般、有不必要的耗电、不是为移动平台而生、阻碍创新。
再之后,免费的手游开始井喷,大伙的网速也上来了,网页游戏的地位就变得尴尬了。
再加上前几年, Flash 彻底咽气了,海内外玩家都感觉网页游戏的热度,彻底降到了冰点。
所以, GDC 的调查里,为什么有 16% 的人在开发网页游戏呢?
第一个原因是,网页游戏的技术并没有因为 Flash 的消亡而停滞不前,当年乔帮主在公开信里喷了一波 Flash ,同时还夸了一波 HTML 5 。
而 HTML 5 ,确实也在之后成了网页游戏的继承者。
和 Flash 相比, HTML 5 可以提供更强的多媒体功能和更好的性能,它的兼容性也很强,足以保证游戏可以在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运行。
与此同时,网页游戏还使用了 WebGL 。
这是一种可在任何兼容的 Web 浏览器中无需使用插件即可渲染高性能交互式 3D 和 2D 图形的 JavaScript API ,能创造出视觉效果更强的游戏环境,让网页游戏的观感提升一个世代。
不过 WebGL 相对来说还是一项古早的技术,做出来的网页游戏,和那些画面日新月异的 3A 大作压根没法比。
坐拥 Chrome 的Google作为 Web 端的龙头,就有点坐不住了,在 2016 年,就有了让 WebGL 更进一步的想法。
于是经过了几年打磨,在 2023 年,Chrome 从 113 版本开始提供 WebGPU 支持。
WebGPU 被人看做是 WebGL 的继承者,既保留了快速部署、便于开发调试的特点,又可以让开发者更好的使用 GPU 功能。
说白了,当初你的电脑配置再牛,网页游戏的底层技术已经把游戏的画面表现力给锁死了,而现在网页游戏可以通过 WebGPU ,来调用你那个几千几万买回来的硬件,给你做出曾经桌面游戏级别的视觉效果和性能表现。
2024 年,一位Twitter用户的帖子显示,他通过 WebGPU ,在浏览器上运行了虚幻引擎 5 ,该消息在之后得到了参与项目人员的确认。
在这段时间,已经有人认为,网页游戏可能会迎来第二春。
当然,在我看来技术上的进步都是虚的,真正让开发者投身到网游游戏开发的核心原因,就三个字——有钱赚。
我们之前采访过不少 Flash 游戏的开发者,像《 闪客快打 》系列的开发者 AndyLaw ,就表示自己早期的盈利方式是接赞助,赞助费大概是两三千美元,跟用爱发电没太大区别。
甲方通过固定预付款的方式,给游戏开发者一笔钱,让他在游戏的某个部分露出链接或者广告。
之后无论游戏是全球闻名还是无人问津,赞助费不会相应变化,因为早已结清了。
然而当网页游戏落寞,开发者转行开发其他种类游戏之后,却发现其他同行也不好混,平台的抽成太高了。
30% 是一个常见的抽成标准,大伙熟悉的 steam 就是这样。明面上来说,游戏平台和开发人员三七分账,但实际上如果开发商还签了发行协议,那它实际拿到手的钱更少,另外,别忘了这笔钱到手前还要被老美扣税。
独立游戏《 The Falconeer 》的开发者就表示,独立游戏想要赚钱,收入至少得超过 50 万美元。
在手机平台这边,苹果的 App Store 和Android的 Google Play ,最高也是抽你 30% ,咱国内的 “ 硬核联盟 ” ,更是和游戏厂商对半分钱,甚至分成比例一度达到 1 : 9 —— 9 成还是人家的,你只能拿 1 成,跪着要饭。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考虑,就算不放弃高抽成平台,那也可以发布个网页版本,用来逃避这些高昂的 “ 抽成税 ” 。
比如 YouTube 上经常推送的游戏《 勇士争霸 · 多米尼安纪元 》,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但它逆天又上头的广告你一定见过。
这个游戏就有自己的网页版本,通过 PC 和手机浏览器均可直接游玩。
根据《 勇士争霸 · 多米尼安纪元 》开发商 Nexter 在 2023 年 Q2 的财报显示,该公司 PC 端收入占比达到了 38% ,比 2022 年还高了 2% ,流水约每月 1 亿人民币。
可以说绕过苹果、Google商店的网页版游戏,已经成了 Nexter 的摇钱树了。
如果非要给游戏开发上个价值,光谈钱太俗气,那接下来的理由可能相当充分。
好几年前,国外的开发者们就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游戏终将走入即时游玩的时代。
2021 年,腾讯和拳头的前产品经理 Jon Lai 在Twitter上发过这样一条帖子,他认为游戏的未来是即时的。
眼熟吧,国内做小程序游戏的那批人也是这么想的。
Jon Lai 把可以即时游玩的游戏分为三类。Cloud Games 就是云游戏,这个不用展开介绍了。Messenger Games 可以简单理解成小程序游戏这一类,在社交软件里即点即玩。
最后一类是 Browser Games ,也就是网页游戏了。
他这里举了几个例子,比如 MINICLIP ,之前小发聊《 二战前线 》的时候提到过,这是一家瑞士的公司,在海外的江湖地位大概相当于 4399 ,网站里的不少网页游戏是老外们的童年。
kongregate 也差不多,不过它混得惨一点, 2019 年的时候联合创始人兼 CEO 跑路了,人员也流失了不少,不过这个网站还在运营,死肯定死不了。
我上去瞅了眼,发现老外们也有自己的贪玩蓝月,开发商貌似是中国广州的一家公司。这游戏最近几个月还有人评论,应该也有一批固定的玩家。
这种含微交易的贪玩蓝月式页游并非孤例,它还是有一定数量的。
像这个类似钢铁雄心 4 的页游《 战争召唤 》,就有首冲优惠、入门包等我们比较熟悉的氪金项目。
另一个科幻风格的页游《 战争召唤 》,也支持氪金来兑换物资以及各种权益。
所以说别以为就咱这边爱搞贪玩蓝月,国外也一毛一样,该赚的钱肯定有人赚,之后也还会有开发 “ 贪玩蓝月 ” 的人。
对于即时游戏的威力,咱老中玩家可太懂了。
毕竟羊了个羊当初的火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网上也经常能刷到小程序游戏的各种奇葩买量广告。一个小团队做个低成本的小程序游戏,要是火了那就真赚麻了。
而且我们不能忽视, GDC 在提起网页游戏开发者数量上涨的同时,也重点讲了整个游戏行业处于一个动荡的大环境,裁员风波席卷全球。
去年 TGA 的时候,拿到 “ 游戏改变者 ” 奖项的老哥,获奖原因就是因为给受裁员风波影响的人提供了帮助。
对于工作环境不够稳定的开发者们来说,来钱快、成本低、抽成少的网页游戏,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说了这么多网页游戏的优点,你要说它原地起飞赶紧梭哈,倒也不至于。
小发找了几位从事游戏行业的朋友,问了问他们的看法。
一位刚刚从完美世界离职的朋友表示对国内市场的页游并不看好,技术层面上原先啥样现在还是啥样,那些传奇类也有,主要还是瞄准中年人赚一波快钱。
另一位朋友表示,也许国外市场的页游确实有一波热潮,但对国内基本没啥影响,网页游戏主要面对 PC 用户,但 PC 用户的核心消费是端游,同时它又比较难触达移动端主流用户,更别提移动端还有开发成本更低的小程序游戏。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在和多位从业者沟通的过程中,他们认为网页游戏和小程序游戏虽然本质和初衷上感觉有点像,其实不算是同一个东西。
二者都以便捷游玩著称,但小程序游戏更便捷。
同时页游的主要玩家群体的年龄段都较高,大多数是不会下载或者懒得下载客户端的中年人,而小程序游戏玩家的年龄都较年轻,他们主要在摸鱼或者通勤时使用碎片时间游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网页游戏的一种, HTML 5 游戏在当下确实相对比较流行,但做爆款很难,这点和小程序游戏一样。想入行,先多观望。
和过去的 Flash 游戏比,现在的网页游戏确实精致了不少,但都不用和 3A 游戏比,在那些独立游戏面前,现在的网页游戏还差着一大截,还需努力。
也许网页游戏确实是游戏行业的未来,可是未来有多远,没人敢给出确切的答案。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晚上关灯之后,只要过一会儿,我们的眼睛就能适应黑暗,并看见东西。然而,您很难在黑夜看到颜色,您只能看到物体的轮廓,但这也已经足以让我们在黑夜中辨认周围环境了。夜视能力,这绝对是哺乳动物眼睛的天赋,虽然其它种类的动物也可以在黑夜中看到东西,但绝对没有一种动物的眼睛能像哺乳动物这样适应黑夜。
为什么在黑夜我们无法看到颜色?
我们的眼睛中有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是脊椎动物用于分析光线信息的细胞,包括爬行动物,鸟类,以及其它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这两种细胞来感知光的。
视锥细胞是用于感知光线波长的,这意味着我们是通过它来感知到颜色的。所谓的二色觉,本质原因就是它们眼睛中的视锥细胞只有两种或者说只能被两个波长范围的光激活,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而言,它们蓝色视锥细胞和绿色视锥细胞,人类则多了一种红色视锥细胞,而很多鸟类其实还有还有紫色视锥细胞——它们有一部分视锥细胞会被紫外线部分波长范围所激活。
无论脊椎动物是几色觉,它的视锥细胞都只能被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光激活——对于人类而言这个范围叫可见光。
视杆细胞则不同,它可以被大部分波长的光激活,但是它无法分辨出光的不同波长,这意味着视杆细胞无法分辨颜色,它只能感知光的亮度。
我们能够在黑夜看到周围环境而无法看到颜色,正是因为黑夜中,眼睛内有效工作的感光细胞主要是视杆细胞,它将各种范围内的光线收集到眼睛中并让我们看到环境轮廓。
另外,由于我们眼睛的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眼球中心部分,而视杆细胞则分布在眼球的周围。
所以,有一个有趣的体验,当您注视前方的时候,您就会发现自己眼睛四周的颜色远没有中心部分色彩鲜明。
哺乳动物夜视天赋
眼睛中拥有高比例的视杆细胞就是哺乳动物夜视能能力突出的一个原因,就人类这种拥有三种视锥细胞的哺乳动物来说,我们的视杆细胞的数量依然远多于视锥细胞——我们的眼睛总共大约只有600万个视锥细胞,而视杆细胞达到1.2亿个,20倍的差距。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调节瞳孔的能力,通过在光线较弱时主动增大瞳孔来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睛,从而看到到东西。
当然,其它脊椎动物,甚至是软体动物的眼睛都有这个能力,但是哺乳动物在这方面拥有真正的天赋。
对于现存的鸟类和大部分爬行动物来说,它们的眼球的外部被一个骨环所包围,这个被称为巩膜环。
实际上完全适应陆地的生活的脊椎动物类群大多都拥有这个结构,包括已灭绝的恐龙也拥有巩膜环,只有哺乳动物除外——今天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没有这个结构。
没有巩膜环意味着我们眼睛的“封印”被解除了,可以进入黑夜拯救世界!
巩膜环环绕着眼睛的虹膜,它的存在会限制光线进入眼睛,因为无法将瞳孔眼睛拉伸到更大,而没有这种结构的哺乳动物,能够将瞳孔扩展到足够大,收集更多光线,因此在夜间中能够比那些受到较小巩膜环限制的眼睛看得更清楚。
这就叫天赋,就眼睛而言,其它脊椎动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哺乳动物那样具有夜视潜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式的夜视能力是有代价的!
巩膜环经常被比作眼睛的“铠甲”,它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陆地动物是非常需要这种保护的,但是哺乳动物放弃了它。
△ 老鹰向下俯冲时,如果没有虹膜环,它们的眼球可能会被挤压变形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哺乳动物拥有极强的夜视能力?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过去陆地上被更强大的鳄鱼等爬行动物和恐龙所统治,大部分哺乳动物只能转向黑夜寻求生存,或者变成夜行性动物。
以前的学者通常认为,哺乳动物的夜行性是直到哺乳动物出现后,它们为了躲避恐龙才逐渐进化出来的。
但事实证明,在哺乳动物出现之前,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合弓纲动物的一些分支就已经尝试在黑夜中看得更清楚了,它们的巩膜环开始变得更大,以此在黑夜看得更清楚。
之后,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它们在爬行动物和恐龙的狭缝中生存,但由于这些最早的哺乳动物祖先在生理上就已经拥有更好的夜视潜力,这让早期哺乳动物得以在黑夜中出现。
即便在恐龙和鳄鱼统治陆地的时间非常漫长,但是哺乳动物依然存活了下来。
直到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刷新了地球副本,各种动物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哺乳动物抓住机会迅速崛起。
虽然,今天的许多哺乳动物已经在白天过得很好,但是它们依然保留着许多过去黑夜和恐龙阴影下生活的特性。
哺乳动物眼睛的二色觉特征也是过去黑夜生活“后遗症”,另外哺乳动物还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这些也是过去长期黑夜生活“训练”的结果。
最近这网页版主页推荐越来越烂,越来越像 YouTube 那种无脑推荐,经常连续很多天出现相同的视频占在主页,通常是视频封面是几个大字,然后标题是很典型的那种标题党,视频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信息的,要么就是蹭热点,根本没有让人点进去的欲望。感觉像是买了推荐位然后像牛皮藓一样霸占你的主页不管你感不感兴趣。最近每次打开 B 站一看到那几个相同的破视频就直接关掉网页干别的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