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国服终于回归,现在网上已经有很多博主为大家讲解了游戏模式、威能等内容改动。不过,这些并不是我的领域,我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剧情、文化和解密这三个层面。所以下面就由我带领大伙鉴赏、科普一下本次第十五赛季的神话皮肤-貔貅·禅雅塔,守望这次的设计可以说是“最有文化的一集”。
皮肤:
[神话皮肤]-禅雅塔·貔貅/设计师: Angel Song
貔貅起源:
本次禅雅塔神话皮肤取材自我国的传说中的司杀、辟邪镇宅、招财的神兽-貔貅。貔貅,又称“天禄”、“百解”和“辟邪”,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有关于貔貅的内容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原文道:
[quote]“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quote]
《史记·五帝本纪》南宋黄善夫刊本
既然是传说中的神兽,那自然少不了古人基于现实的“动物崇拜”产生的想象融合,毕竟老祖宗们的想象力也不是一拍脑袋冒出来的。就比如我以前写的中国龙文章就提到龙是以蛇、鱼、鳄、猪、鹿、熊、牛、马等多种动物,外加雷、云、雨等自然现象融合而成的。
所以,貔貅是由哪些动物想象而成的呢?据文集《清稗类钞》第四十一册记载:“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清稗类钞》·徐珂·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单看文献的描述啊,貔貅好像只有虎、熊两种动物元素。但是其实不然,这只是它动物元素中的一小部分。
西汉玉貔貅.陕西咸阳博物馆藏
根据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出土的西汉玉貔貅的造型推测,貔貅的形象基本成型大概在汉代左右,其形象主要以豹子的圆头、短耳、口鼻突出为主,而且还借用了豹子的司杀之形,并且古籍《说文解字》和《诗经·大雅》都有提及貔与豹子的关系。
《说文解字》.清·杨调元手写本
《诗经名物图解》.细井徇,细井东阳
同时,貔貅身上其他的动物元素还有:虎(豹虎同源·真猫类)、鹿(形:角,意:禄)、狮(形:鬣毛、尾,意:符拔、辟邪)、羊(形:角,意:祥)、鸟(形:翅,意:神性)等多种动物元素。
设计:
现在我们再来看禅雅塔神话皮的设计,一级的造型从鼻、眼、眉、鬣、尾不难看出,设计师更多选用了狮子元素,这一阶段的貔貅造型比较原始,更具兽性一些。
二级造型则变成了更为大家熟知的独角貔貅形象,也就是豹子元素为主的圆头,口鼻突出的形象。服饰上也多了指代幸福、幸运的四叶草结。
而最后一级的造型“神性”变得尤为突出,面部变得更具人形,背后也修出中国神话里代表神性的“后光轮”,也就是《黑神话:悟空》里金池长老背后修出来的那个。同时,貔貅作为辟邪厌胜、招财进宝的神兽,身上指代财富的钱币在最后一级的造型中完全凸显了出来。
后光轮
钱纹
同时,为对应貔貅招财的寓意和匹配它的神兽身份,禅雅塔大招的地面特效也变成了钱币与衔尾龙的形象。
细节彩蛋:
这还不算完啊。本次的神话皮还暗藏了设计师的“小彩蛋”,这个彩蛋相当于对所有国服玩家的祝福,甚至可以说是“最有文化的一集”,那这个彩蛋会是什么呢?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禅雅塔的佛珠被做成了“金元宝”造型,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金元宝的“底款”上似乎写着什么东西?
其实在官方直播那天我就发现了元宝底部写了些什么,逐帧观察后才发现这底款上印的是我国北齐天宝四年(553年)文宣帝-高洋所铸造的“常平五铢”铜钱。诶,正好我家有一枚公博鉴定过的极美品85分常平五铢,先拍一张给大伙对比一下,再顺便科普一下这枚常平五铢,并解释暴雪设计师为什么拿它来祝福所有国服玩家。
北齐最初仍然沿用的是北魏时期所铸的“永安五铢”,后来据《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直到天宝四年(553年)春正月巳丑文宣帝才下令改铸新钱,也就是这枚“常平五铢”。
常平五铢之所以取名为“常平”,是源自西汉宣帝时期的关内侯耿寿昌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官民粮食需求的名为“常平仓”的粮仓。
而到了现在,“常平五铢”的“常平”在民间钱币收藏中有了“常保平安”的新含义,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守望设计师对国服玩家们的一个祝福。
皮肤并不会张口说话,设计师更不会亲自将巧思细节说出来,那就由我代表设计师祝福所有国服玩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常保平安!
题外话:作为只进不出的貔貅皮肤,却能发射元宝,这不违反设定吗?
我看有部分玩家说,既然是招财,只进不出的貔貅,那么把元宝打出去的行为是不是和貔貅的设定严重不符呢?
其实不然 ,实际上最传统的貔貅,从来就不具备只进不出,招财进宝的寓意,这才是后期人们给貔貅加的设定。貔貅作为神兽早期的职能只有司杀和辟邪镇宅,比如貔貅兵符就是主司杀,随身携带的玉貔貅则是主辟邪保平安,并且在任何古籍中都未曾有过貔貅有招财寓意一说。
至于貔貅为什么会与招财扯上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清末民初的一则民间故事,传说中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寓意招财。
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貔貅文化逐渐在广州、香港、澳门等笃信风水的发达地区流行了起来,后来又经过香港风水圈的运作,这才有了貔貅是招财神兽的说法。(详看下图期刊研究)
文献参考:
[1] 陈慎.传统祥瑞文化的当代创意再包装——以貔貅为例[J].东南学术,2015(3):211-213.
[2] 古月.中国传统纹样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23.
[3] 刘淑娟.红山文化玉器类探究[J].辽海文物学刊,1995(1):21-34.
[4]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书店,1991.
[5] 庞进.中国祥瑞·貔貅[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6] 中国钱币大辞典·w魏晋南北朝隋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 丁福保.古钱大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 徐珂.清稗类钞[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9] 《北齐书》卷四.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藏.
[10] 《说文解字》.清·杨调元手写本.
[11] 《诗经名物图解》.细井徇,细井东阳.
[12] 《史记·五帝本纪》南宋黄善夫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