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这操作有点骚,自己做的不行硬是也不让别人用

HarrisIce:

用的 cursor ,今天写 c++项目,突然报错:

The C/C++ extension may be used only with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Visual Studio for Mac, Visual Studio Code, Azure DevOps, Team Foundation Server, and successor Microsoft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develop and test your applications.

查了一下,合着微软把其他 ide 给禁了,只允许在自家 ide 里用。

https://github.com/getcursor/cursor/issues/2976

这操作好骚,本来 copilot 的功能慢半拍就匪夷所思了,现在又要强行从 cursor 抢人

Read More

密歇根大学研发突破性技术,可提升电动汽车低温充电速度 500%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据外媒 electrek 今日报道,寒冷天气下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速度即将大幅提升,而这得益于密歇根大学工程师们的最新突破。

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副教授 Neil Dasgupta 率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电池结构和涂层,可以在极寒温度(低至-10°C)下将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速度提高 500%

Dasgupta 表示:“即便是最激进的快充,电动汽车电池也需要 30 至 40 分钟充满,而在冬季,这一时间会超过一个小时。我们希望解决的正是这一痛点。”

寒冷天气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低温会减缓锂离子的移动速度,导致充电变慢,电池寿命减少。为了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制造商们曾尝试加厚电池电极,但这会让一些锂离子难以进入电池,从而使充电速度进一步放慢。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此前,Dasgupta 团队曾通过激光技术,在电池的石墨阳极上雕刻出 40 微米左右的微小通道,帮助锂离子更快地渗透电池。然而,寒冷天气仍然让电池性能不足,因为电极表面会形成化学层,阻碍锂离子的流动。Dasgupta 将这一现象比作“切冷黄油”,形容充电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为电池涂上了一层仅 20 纳米厚的玻璃状材料,由锂硼酸盐-碳酸盐组成,可以有效防止化学层的形成。结合微小通道的设计,最终的成果堪称突破: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下,经过 100 次快充循环后,改良后的电池仍能保持 97% 的容量

Dasgupta 表示:“我们设想,这种技术可以被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采纳,无需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我们首次展示了如何在不牺牲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实现低温环境下的超快充电。”

Read More

北京首个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中学生可直接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IT之家从“首都教育”公众号获悉,在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首个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

据了解,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是在市教委指导下,由北京中关村学院联合海淀区教委推动成立,通过让青少年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探索跨学段、长链条、贯通式的系统培养体系,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范式。

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将聚焦如下四大特色:

  • 链接国内 31 所顶尖高校的师资资源,打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协同通道;

  • 让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与博士生团队并肩攻关;

  • 依托中关村平台,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机会,让学生的创意真正落地;

  • 采用弹性学分制模式,学生可自主规划学习节奏,实现个性化成长。

该学院旨在通过让青少年拔尖人才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通过早期培养激发少年才智,提升国家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竞争力。

Read More